方剂学作为中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是研究中医治法与制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1978 年我校建校之初即成立了方剂学教研室,在吴大真、贾斌等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学科稳步发展。1997年即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4年设立方剂学硕士学位点并开始招生,2006年《方剂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3年牵头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医史文献等协作整合获批中医学基础省级教学团队,2013年设立方剂学博士学位点并作为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方剂学方向于 2014 年开始招生。经过 40 余年的建设,学科由起初的本科教学逐步扩展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培养。
学科现有教师9名,教授4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获得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2人,外聘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学科师资团队强大,队伍结构合理。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 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出站博士后2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 18 人,建立了较完整的学术梯队。
学科现有3个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1)方剂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该方向围绕临床重大疾病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挖掘、整理中医古今名方、验方,筛选有效方剂,开展现代研究。尤其在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心脑血管疾、胃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取得临床批件或“生产批件”的新药2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各级项目3项。(2)方剂配伍规律及复方配伍的优化研究。该方向以证法方药的内在规律为着眼点,通过对古今方剂的遣药组方、配伍原理的分析,探寻历代名医组方思想,并利用现代信息学技术,建立方剂宏观量化分析方法。尤其在半夏泻心汤等经典名方的配伍理论及藏药配伍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目前在研省级产业项目支撑计划项目1项,及其他各级项目3项。(3)方证的规范化及方剂临床应用研究。该方向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优势,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信息,建立、规范以“方证为单位的中医诊疗体系,围绕常见病、多发病及敦煌古医方等开展相关文献、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尤其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敦煌古医方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团队依靠学校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学科下甘肃省中药新产品创制工程实验室、甘肃省中医方药挖掘与创新转化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实验场所宽阔,实验设备先进、实验技术成熟,可全面支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相关实验研究的顺利开展。实现方剂信息综合量化分析,以探寻、挖掘方剂遣药配伍的共性规律及最佳的配伍方案,进一步通过临床验证、实验药理学、实验方剂学等手段的研究,优化方剂配伍结构,并使其配伍更加规范化、客观化。
上篇:
下篇: